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原文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
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
天地相辅也,是以成神明;
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侌昜;
侌昜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
四时复辅也,是以成仓然;
仓然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
湿燥复相辅也,成岁
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
湿燥者,仓然之所生也;
仓然者,四时者,侌昜之所生;
侌昜者,神明之所生也;
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
天地者,大一之所生也。
是故大一藏於水,行於时,周而或万物母。
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
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釐,侌昜之所不能成。
君子知此之谓天道贵弱,雀成者以益生者,伐於强,责於
下,土也,而谓之地;
上,气也,而谓之天。
道亦其字也,青昏其名。
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
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伤。
天地名字竝立,故过其方,不思相於西北,
其下高以强;地不足於东南‧其上者,有馀於下;
不足於下者,有馀於上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释文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
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
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
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
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
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寒热。
寒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
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
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
湿燥者,寒热之所生也。
寒热者,(四时之所生也)。
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
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
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
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又〔始,.以己为〕万物母。
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
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埋,阴阳之所不能成。
君子知此之谓〔圣,不知此之谓冥〕。
下,土也,而谓之地。
上,气也,而谓之天。
道亦其字也,请问其名。
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
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伤。
天地名字并立,故为其方,不思相尚。
〔地道贱强〕,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强,积于〔弱。何谓也?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
地不足于东南,其上〔厚而壮。不足于上〕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
《太一生水》是1993年秋,荆门市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郭店村抢救性清理发掘了郭店一号楚墓M1发掘出的竹简。郭店楚简《太一生水》,是一篇极为珍贵的专著轶文,它以中国古代特有的朴素哲学思维和呈现,阐释了对万物起源的认识和概说。全文共14简,约350字左右,虽缺损20字左右,但用字通俗、文意明了,不存在疏通障碍。1998年整理出版迄今已有16年,对其中的缺损文字乃至第9简的位置,学界仍争论不休,故拨冗整理并试作校正和翻译。为方便研究和阅读,简牍顺次标于正文之中,参考书目注于正文之后。
【初隶文】
大一生水,水反[辅]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大一,是以成[地]。天[地]□□□第1简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第2简复相[辅]也,是以成仓然。仓然复相[辅]也,是以成湿澡。湿澡复相[辅]也,成[岁]第3简而止。古[岁]者,湿澡之所生也。湿澡者,仓然之所生也。仓然者。四时第4简者,[阴][阳]之所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第5简者,大一之所生也。是古大一[藏]於水,行於时。[周]而或□□□□第6简[万]勿母;[一]块[一][盈],以[纪]为[万]勿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第7简不能厘,[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智此之胃……第8简
天道贵溺,雀成者以益生者,伐於[强],责於□□□□□□□第9简(第9简或置于第12简,13简,14简后)
下,土也,而胃之[地]。上,[气]也,而胃之天。道亦其[字]也。青昏其名。以第10简道从事者,必[託]其名,古事成而身长。圣人之从事也,亦[託]其第11简名,古功成而身不剔。天[地]名[字]并立,古[过]其方。不思相□□□□第12简於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於东南,其上□□□□□□□第13简者,又馀於下;不足於下者,又馀於上。第14简
(说明:[ ]为已经隶定之字,□为缺损字,……为不能计数之缺损字)
【订正文】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凔热。凔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
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凔热之所生也。凔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或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厘,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圣,是明太一也]。第8简
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强,積于[弱,谓上下之道也]。第9简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而谓之天。道也其字也,清昏其名。以第10简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第11简名,故功成而身不伤。天地名字并立,故过其方,不思相[辅。天不足]第12简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于东南,其上[低以弱。不足于上] 第13简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第14简
(说明:[ ]为商榷字)
【译读文】
宇宙混沌之太一,首先孕育出水;水反过来作用于混沌太一,成就出天;天反过来作用于混沌太一,成就出地。天地自身反复交流相互作用,成就出玄神难知和简明易懂的规律;神明规律反复交流相互作用,成就出阴柔和阳刚的物质本性;阴阳本性反复交流相互作用,成就出春夏秋冬的景象更替;四季更替反复交流相互作用,成就出寒凉和温热的感受变化;凉热变化反复交流相互作用,成就出湿润和干燥的物象征候;湿燥征候反复交流相互作用,成就出生命的年岁和寿命的终止。
因此可以说,年岁者,是湿燥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湿燥者,是凉热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凉热者,是四季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四季者,是阴阳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阴阳者,是神明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神明者,是天地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天地者,是混沌太一变化作用所产生的。
这样说吧,太一之道,本质与和特性似深藏于水,变化与作用则全在于时间。太一通过周而复始的相互作用,使自己成为万物之母;通过缺失盈余的损益调节,使自己成为万物发展变化的纲要。这一点,既不能单单为天所能抹杀,也不能单单为地所能决定,更不能为阴、阳所能成就。君子知道这个道理就叫圣明,也就真正懂得了太一的玄妙之理了。
天道的可贵在于珍视柔弱,减损成就者用来补益新生者,征伐于强者,積德于弱者,这才叫天地上下的生成之道。下,是生成万物的土壤,因而称之为大地;上,是变化万象的天之气,因而称之为苍天。
道,以它的实质规律内容而言,有清楚或不清楚的名分和内容。用道的实质规律来处置事物者,必然会依托它的名分和内容,也就能做到事成,而且自身也可久长。圣人的做事方法,也就是依托道的名分和内容,因而能做到功成,而且自身不受伤害。
天地这个名称是对等并列的,因而超过它的范围,是未能思虑相互作用。例如:天之气不足于西北,它的下面就山土高而强;地之土不足于东南,它的上面就水汽多而盈。不足于上者,下面就有富余;不足于上者,上面就有富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