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FuXi BaGua.jpg

伏羲易 FuXiYi

The FuXiYi, formulated by FuXi after analyzing the operations of the universe, is the most primordial version of 易 Yi, dating thousands of years before any of the other Yi came into existence.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易 Yi refers to the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 FuXi Primordial 64 Gua Drawing. During that time when there was no written language yet, concepts were communicated via symbology.

One thing to note is that the BaGua that we see nowadays is based on the ZhouYi, and is different from the original Bagua by FuXi.

2 BaGua.png

伏羲易

伏羲女媧所創立的易,稱之為伏羲易,是易學的根源和基本模型,早在文王演易之前幾千年就已存在。不論從體系的完整性還是從創立的時間上來看,伏羲創立的易才是易學的鼻祖,才是易學的根本。

易的定義就是指《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這種一方一圓兩個圖所組成的圖形成了易研究的所有內容,伏羲先天易學所研究的核心內容就是在這張圖中。既包含大量的基礎定義,也包含大量的邏輯關係。

在易學歷史上,由於存在大量龐雜而模糊的關於易的定義,所以為了區別於易學歷史上故弄玄虛、玄之又玄甚至錯誤的易的定義,為了對易的基本概念進行正本清源,我們在這裏明確指出易的研究就是對《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的研究,《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就是本源易學的理論模型。《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所藴藏的豐富內涵我們定義為伏羲先天易學,簡稱“伏羲易”。

據傳説,伏羲皇曾用一些磨平一面的小石片,創造了“爻(yao)片”。小石片磨平的一面表示陰爻符“--或八”;未磨的一面表示陽爻符“一”。一石“兩爻”分別表示“日與月、男與女、陰與陽、有與無”等相互依存的事物與現象。

伏羲皇曾經在地上畫個圓圈,放入“一陰,一陽”兩枚爻片創造了“日月符”圖形,後人稱作“陰陽魚”或“太極陰陽圖”。伏羲皇還創造了“三爻符”,表示原始的文字與數字。“三爻符”一共有八種形態,後人稱為“八卦”。伏羲皇曾用八個“三爻符”環形擺放在“日月符”周圍,構成了一幅表現萬事萬物發展變化形勢的示意圖,後人稱之為“伏羲太極八卦圖”或稱為《伏羲易》。《伏羲易》是已知最早的中華圖形易學作品。殷墟出土甲骨文“易”字記載了《伏羲易》的圖形。請看左右組合的甲骨文“易”字。

甲骨文“易”字記錄了《伏羲易》圖形的組成部分:

一,變形的“月”字旁代表“日月符”,描述日月循環,陰陽交替,生生不息的形勢;

二,“三”字旁代表“三爻符”,描述環繞在“日月符”周圍的八個原始數字與文字。“三”字旁無論放在左邊或右邊,其所組成的甲骨文字都是中華遠古文化的“易”字。

甲骨文“易”字表明:中華遠古的“易”不是“經文”而是“圖形”。現代考古發現:遠古中華祖先的遺址中,往往存在一些磨平一面的小石片,應當視為“爻片”。這些出土的“爻片”與甲骨文“易”字都證明《伏羲易》圖形在遠古時代曾經廣為流傳。遠古《伏羲易》圖形是中華易學的源頭,值得我們認真學習與研究。

依據甲骨文“易”字和出土文物“爻片”的提示,再現《伏羲易》圖形易如反掌。人們擺設《伏羲易》圖形只需要26枚爻片。這26枚爻片組成的《伏羲易》圖形,如同26個字母組成的文字,內容豐富,意義深遠,後人探索了五千多年,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至今,仍然在不停的探索與研究。請看羲皇廟裏,現代人制作的《太極八卦圖》。

羲皇手捧《太極八卦圖》的塑像。

中華民族具有大約一百七十多萬年悠久歷史。五千多年前的伏羲時代,已出現了象徵民族團結的“龍圖騰”,以及《伏羲易》爻片圖形。探索《伏羲易》的內容,就能讀懂中華易學的原理與養生術,就能明白中華卦爻的數理及規律,就能步入中華風水學術大門。

 

謹此,將《伏羲易》的內涵,簡述如下:

一,“日月符”藴含的哲學原理

“日月符”即《太極圖》

(一)“伏羲日月符”,後人稱作《伏羲太極圖》,它藴含“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互補,互相轉化;物極必反,往復無窮”等易學原理。人們不難發現:“太極生兩儀,陰陽互補”表現“對立統一規律;“物極必反,往復無窮”表達“否定之否定規律”等現代辯證唯物論的哲學原理。

(二)《太極圖》提示:“太極、陰、陽”三種狀態存在於一個事物。宇宙世界萬事萬物皆有其“太極、陰、陽”三種表現形式。現代科學發現:不可見的“能量”,存在於不可見的“場”與可見的“物體”。“物體、能量、場”是物質的三種表現形式。這三種物質形式的“顯與隱;強與弱;多與少”等變化,構成了宇宙世界的萬事萬物。我們可以把“太極”看作“能量”,把“陽”看作可見的“物體”,把“陰”看作不可見的“場”。“磁場、電場、引力場”等場物質皆有其“場源物體”。場源物體(陽)與場物質(陰)皆能承載能量(太極)。《太極圖》藴含“物質構成世界”的哲學原理。

(三)從《伏羲太極圖》發展出來的“中華養生術”提示人們:“精(陽)、氣(太極)、神(陰)”是人體三寶。修煉太極拳等“氣功”,能夠強精神,健身心,益壽延年。

人體最初的“精”即“生命物體”來自其父母身體裏的生育物質,出生後的“精”來自其本身消化系統與呼吸系統攝取的營養物質。人體的“氣”即“生命能量”是由人體的“精”轉化出來的能量。人體的“神”即“生命場”或稱“人物靈魂”需要“精與氣”的供養與支撐。

中華養生術的理論基礎是《伏羲太極圖》與《黃帝內經》。採用“移精變氣,運氣養神”的修煉者,每天進行集中意念促進身體吸納生命物體(精),然後轉變為生命能量(氣),導引氣貫全身以增強生命場(神)的氣功修煉。修煉者若能達到“神智清朗,精力充沛,氣足體壯”,其工作能力與健康狀況都能得到提升。

中華養生術主張“扶正固本”,創造了很多“蓄精、補氣、養神”的方法。人體的“精、氣、神”充沛了,就能健身祛病,益壽延年。《太極圖》是中華易學的標誌,常被中華養生家、醫藥家與道家等太極愛好者當作標誌性符號。

二,“三爻符”藴含的二進制數理

伏羲皇創造的八個“三爻符”,是中華原始文字與二進制數字符號。後來,中華祖先們發明了八進制、十六進制和十進制數字,有了“一、二、三、…百、千、萬”等文字,就不用“二進制”的數字與文字了。“伏羲三爻符”被後人冠以卦名,當作“卦符”使用,稱之為《伏羲八卦》。隨着時間流逝,《伏羲八卦》的“二進制數字”真相,漸漸被埋沒了。《伏羲八卦》的“二進制數字”原理與規律,直到現代,才被人們發現了。現代人創造了用“0與1”兩種狀態組成的數字電路,開創了科技新時代。數字電路的發明,普及了“二進制數字”的原理與規律,使得現代人很容易明白《伏羲八卦》的二進制數理:

《伏羲八卦》的每個“三爻卦符”都需要用三個“爻片”組成,每個“爻片”都有“陰或陽”兩種可能的狀態。依據排列組合的乘法原理,這樣的“三爻卦符”,僅有2*2*2=8(種)型態。為了便於書寫,我們用數字“0”標示陰爻符“--”;用數字“1”標示陽爻符“一”。陰陽爻符“從下到上”的數位排列,轉換為數字爻符“從左到右”的數位排列。這樣做,“陰陽爻符”與“數字爻符”的對應關係,便一目瞭然,清清楚楚了。例如,從下到上“陰陽陽”排列的“巽(xun)”卦,對應於從左到右的“011”排列的“巽”卦。“011”表示原始文字“風”與二進制數字“3”。“風、3”,巽卦。

《伏羲八卦》的八個二進制“數字三爻卦符”是:000、001、010、011、100、101、110、111。

這八個二進制數字“三爻卦符”對應的十進制數值、文字與“卦名”,列表如下:

卦符--------數值---------文字,“卦名”

000---------0-----------土、陰、女,“坤”;

001---------1-----------山,“艮”;

010---------2-----------水,“坎”;

011---------3-----------風,“巽”;

100---------4-----------雷,“震”;

101---------5-----------火,“離”;

110---------6-----------澤,“兑”;

111---------7-----------天、陽、男,“乾”。

由上表可知:“三爻符”內部陰陽爻符數量與位置的變化,表現為二進制數字與原始文字內容的變化。例如,從“000”坤卦、土、陰、女等內容,到“111”乾卦、天、陽、男等內容的變化。由“坤卦”到“乾卦”的變化藴含着“事物的性質,取決於其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性質”,以及“事物的變化,一般遵循量變到質變的規律”等現代辯證唯物論的哲學原理。

三,《太極八卦圖》與中華風水學

從甲骨文“易”字我們得知“伏羲太極八卦圖”的兩大部分,即“三爻符”環繞“日月符”環形排列,確定無疑。但是,原圖形之“三爻符”如何排列,“日月符”怎樣旋轉等細節問題,後人就不得而知了。

現存中華風水典籍中,無論“先天八卦”的方位圖,或者“後天八卦”的方位圖,都是後來人憑猜想製作的。因此,五花八門,各有各的説法,大多沒有客觀依據,皆屬“僅供參考”之列。其中,能夠與世界地理學術接軌的方位,當屬“泰卦”確定的方位。泰卦“乾下坤上,陰陽交合”,大吉大利。請看依據“泰”卦確定的方位圖:面向北方,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環形排列的【八卦】內爻為下,外爻為上。

由上方的坤土000(北)起始,順時針依次為001艮山,010坎水(東),011巽風,到達下方的111乾天(南),這五卦的陽爻在逐漸增加。從下方的111乾天(南)起始,順時針依次為110兑澤、101離火(西)、100震雷、又回到000坤土(北),這五卦的陽爻在逐漸減少。從000坤土(北)順時針旋轉,經111乾天(南)再回到000坤土(北)完成一次陽爻從無“000”,增多到最大值“111”,再從“111”減少到最小值“000”的週期循環。中心“日月符”指示的旋轉方向,正是外圍“三爻符”陰陽爻增減變化的方向。

若變換方向演練幾次,您會發現:無論從上方的000坤卦起始,或者是從下方的111乾卦開始,也不管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您總會看到陽爻(顯性)從無(000)經有,到最多(111),再逐漸減少至迴歸於無(000)的週期循環。或者,陽爻(顯性)從最大值“111”逐漸減少至“000”,然後,再逐漸增多至最大值“111”,也是有規律的“週期循環”。這個“面向北方,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八卦方位圖】簡明實用,不僅通行全世界,而且符合中華風水學“面向南方,左青龍,右白虎(西火),前朱雀,後玄武”的真諦。

中華風水學的真諦來自中華先民尋找宜居環境的經驗積累。中華古人認定:“山”有“龍脈”走向,“水”有“青龍”潛藏。宏觀的“風水”就是“山脈與水脈”構成的大環境。例如,山清水秀,背風向陽的宜居環境,以及河流匯接或環繞的平川地域等開闊地帶都屬於“風水寶地”。

其他“八卦方位”或依據卦爻名稱、或根據五行與干支等屬性,各有各的説法,但多數脱離中華風水真諦,僅供娛樂而已。因此,除了地圖術語“面向北方(地圖上方)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等方位規則,以及中華風水規則“面向南方,左青龍(東)、右白虎(西)、前朱雀(南)、後玄武(北)”等方位術語需要記憶,其他風水言論僅供參考,不必深究。

綜上可知:《伏羲易》不僅是中華風水學、中華養生學、中華易學與三維世界觀的源頭,而且是馬克思哲學中國化的最佳載體。《伏羲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源頭地位自古有之。因此,伏羲皇被尊稱為*中華人文始祖*而名垂千古。

1661825292339_1-294724979.jpg
FuXi BaGua (2).jpg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In other words:

WuJi 無極 = 0
TaiJi 太極 = 1
LiangYi 兩儀 = 2
SiXiang 四象 = 4
BaGua 八卦 = 8

Wuji.jpg

八卦 BaGua

FuXi Bagua.png
Screenshot(426).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