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g)
黄帝阴符经 HuangDiYinFuJing
《阴符经》,全称《黄帝阴符经》或《轩辕黄帝阴符经》,也称《黄帝天机经》,总共只有300多字,作者无法考证。
据说《阴符经》是唐朝著名道士李筌在河南省境内的登封嵩山少室虎口岩石壁中发现的,此后才传抄流行于世。根据李筌对本经典的解释著作《黄帝阴符经疏》,可以把它的内容概括为两个部分:首先讲述观察自然界及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所以,天性运行为自然规律,人心则顺应自然规律;其次阐明了天、地、人生杀的变化情况,人的生杀之气的和收,应与自然同步,才能把握好事物成功的机遇。然后,阐明人后天禀性巧拙的生成和耳目口鼻的正确运用,主要效法自然五行相生原则,修炼自身。
原文
上篇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故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乎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變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中篇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下篇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於目。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至樂性餘,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期聖,我以不奇期聖。故曰:沈水入火,自取滅亡。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於象矣。
释文【原文解译】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识天然王道,执规律逻辑行事,到位了。
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因此,天然出五行,明则昌顺。
五贼在乎心,施行乎天。五行在心得,改造天然为己用。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时空在手造,社会万化由己出。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人性存天性,人心观机遇。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立官道遵规律,以规范民道行为。
天发杀机,龙蛇起陆;官道起革命,圣贤崛起;
人发杀机,天地反覆。民道起革命,社会不稳定。
天人合发,万变定基。官民共革命,万变定国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人性资质高低,收获多少有别。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官能作用在资本、能力和机遇。
可以动静。人的动、静都取决此三大要素。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神火生于魂木,祸事能克服;
奸生于国,时动必溃。"以智治国",动乱必溃败。
知之修练,谓之圣人。知此修学练习,可谓科学家。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然生杀,是规律的道理:
天地,万物之盗;社会,盗物理以成就;
万物,人之盗;万物,盗人类以新陈代谢;
人,万物之盗。人,盗万物以为己用。
三盗既宜,三才既安。三盗均衡,天、地、人均安。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所以说"受用时由官能理顺,
动其机万化安。启动机遇社会万化安泰。
人知其神之神,人皆知进取神火很神,
不知其神之所以神也:却不知神火所以神的原因: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日月有定数,大小有定量,
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因此产生科学,让人明理。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但科学中的`机遇,很难见。
君子得之固躬,重义者得到,埋头工作;
小人得之轻命。重利者得到,亡命争夺。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盲人听力好,聋人视力好。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人到绝境,就有十倍劲头,
三返昼夜,用师万倍。三思而行,就有万倍劲头。
心生于物,死于物,心机生于事物,死于事物,
机在于目。机遇重在亲自感觉。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天然没恩惠,而生出大恩惠,
迅雷烈风,莫不蠢然。专制与残暴,让人感到愚蠢。
至乐性馀,至静性廉,乐不厌精性馀,静不厌简性廉,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自然最私,能驾驭它就最公。
禽之制在气。驾驭的机制在把握细微。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生是死因,死也是生因;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恩生于害,害也生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愚人依赖社会文、理、圣,
我以时物文理哲;我却依靠时物文、理、哲;
人以虞愚,别人靠盲目崇拜而愚己,
我以不虞愚;我则不靠盲目崇拜愚己;
人以期其圣,别人期待圣贤,
我以不期其圣。我则不期待圣贤。
故曰:“沉水入火,因此说:“沉水入火的人,
自取灭亡。”是自取灭亡的人。”
自燃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规律稳定不乱,因而造就社会。
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逻辑道理求功过,因而有阴阳。
阴阳相推,变化顺矣。把握阴阳推理,变化时心不乱。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所以说,科学家知道规律的
而不可违,因而制之。不可违背,因而驾驭它。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稳定不乱的规律,不受契约限,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于是圣智造逻辑,万象更新。
八卦甲子,神机鬼藏。信息通的甲等学子,神机韬略。
阴阳相胜之术,“负阴抱阳”相成的心术,
昭昭乎进乎象矣。明明白白地进入现象中了。
《阴符经》原文及译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只要发现自然之规律,掌握自然之运行,就能尽得其妙了。自然包括着五行(金、木、水、火、土)之相胜。懂得它们才会兴旺。五行相胜之气融于心,施行于自然,宇宙就会象在手中一样易于掌控,万物之变化也就能随心所欲。)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自然之性是人之本性(即虚静),人心却是诈伪的。所以要以自然之道来确定人性之道。)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上天若出现五行相胜,就会使星宿移位;大地若出现五行相胜,就会使龙蛇飞腾;人体内若出现五行相胜,就能使天地颠倒。倘若人能顺应自然而同时发生五行相胜,就能使万物稳定下来。)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窃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人性虽有巧有拙,却可以弃之不用。九窍是否沾惹外邪,关键在于耳、目、口三窍之动静。三窍动则犹如木头着火,必生祸;国有奸邪,必致溃亡。懂得如此修炼,称为圣人。)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必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眼盲者耳聪,耳聋者眼明。因此,如果能闭塞其一(或眼或耳),就会增强十倍之能力;如果能每天闭塞其耳、目、口(勿听、勿视、勿言),就会增强万倍之能力。心因物而动,因物而静,关键在于眼。要知道,上天不施恩德(无声无言),因而能产生大恩德;而响雷暴风(指外物也)只会使万物发生骚动。)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至乐之本在于知足,至静之本在于无私。上天因无恩而至私,故能大恩而至公(即施惠于万物)。统摄的法式在于调和其气。)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生为死之终结,死为生之终结,故生死为一。利因害而生,害亦因利而生,故利害相生。)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愚昧之人常以懂得天地之准则为智慧,我却以遵循时令、洞悉外物为聪明;俗人以欺诈为智慧,我却以诚信为聪明;俗人以奇异为智慧,我却以自然为聪明。所以说:进入水火之中还自以为是智慧,那就是自取灭亡。)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因为自然之道虚、静,所以能生天地、万物。因为天地的运行遵循自然,所以能使阴阳相胜。阴阳相胜相生,则变化和谐。)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所以,圣人懂得自然之道不可违背,因而制订了各种法则。然而。至静无形之道(普遍)是各种法则(特殊)所不能完全契合的。于是就有了奇妙的《易》,它产生了各种象征,是以八种卦象为本,并贯以六十甲子,来演化种种玄机的。这样一来,阴阳循环相生也就能很清楚地蕴涵于各种象征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