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孫子十三篇
1972年于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孫子十三篇》竹简,又称《孙子兵法》,现藏于山东博物馆。一号墓出土竹简4942枚,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墨子》、《管子》、《晏子春秋》、《唐勒》等大批先秦著作。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全書共分十三篇,主要論述了軍事學的主要問題,對當時和現在的戰爭經驗進行了總結,提出了一些著名的革命性軍事問題,並且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軍事規律。
-
始計第一(原篇名應作「計」)
-
作戰第二
-
謀攻第三
-
軍形第四(原篇名應作「形」)
-
兵勢第五(原篇名應作「勢」)
-
虛實第六
-
軍爭第七
-
九變第八
-
行軍第九
-
地形第十
-
九地第十一
-
火攻第十二
-
用間第十三
據銀雀山漢墓出土的竹簡《孫子兵法》佚文,篇名尚有:
-
〈吳問〉
-
〈四變〉(原無篇名,由竹簡整理者據文義補擬)
-
〈黃帝伐赤帝〉
-
〈地形二〉(殘缺過甚。原篇名作「 刑二」,竹簡整理者認為缺字為「地」)
-
〈見吳王〉(部分文字無法排比接續。原無篇名,由竹簡整理者據文義補擬)
-
〈程兵〉(僅存5字。據高友謙《銀雀山漢簡「程兵」考釋》,〈積疏〉、〈五度九奪〉兩篇同屬該篇的文章,共計402字)
另外清代學者畢以珣《孫子敘錄》也收入了傳世文獻中留存的《孫子》佚文。
bottom of page